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

景一:萬曆四十六年 歲次戊午 西元1618, 中秋 杭州


藏書家祁承㸁和朋友鄭孔肩在西湖小艇上快談極暢。

那天從這一幕盪開,他們一同走訪黃貞父的讀書地「寓林」,遊賞園子裡的宋代老樹和名為「奔雲」的奇石,形狀像一朵長滿青苔的黝黑大茶花被風雨打落半入泥土。接著他們沿河堤至西泠,又到孤山,再攜手過葛嶺去看閔氏硃刻書四種。閔氏是刻書家閔齊伋,兩年前用套版技術印出朱、黛兩色的《春秋左傳》,經傳以墨,天頭的批和文中圈點則紅。字體有別,正文仿宋,批語以手寫軟體字,彷彿批評家親點下筆,鼻息感強。同年秋天閔生又刻印出雙色的《檀弓》和《考工記》。刻書家在書序和凡例中提到雕鏤極度費錢費工,不過,最後成果他十分心賞。第二年他更完成三色套印的《蘇老泉評本孟子》。這四種書應該就是中秋日藏書家和朋友所見。單色的書出現色彩,明朗分出文與評的層次;藏書家看得出「精工之極」,是「簡編中的清玩」,他的朋友更戲稱為「書妖」。天色已暮他們才從錢塘門折返,回到寓所時,居停主人已備好飯菜,到杭州考鄉試的兒輩們也已齊聚待月。

藏書家在閔生嚐試套印之初專程去看成品,觀感流露出驚奇之情。閔氏家刻精雕的版面讓四種內容熟悉的經籍浮現意想不到的美,就連蠹魚都以為從稻草樹皮吃進花叢,流連在字與欄和色彩之間油然生出的妖之媚感,一時迷惑。藏書家閱書無數,這次經驗閔氏家刻,體會到書也有額外值得捧讀的美姿,欣賞之餘,倒不會想擁有。他的癡癖不在書之為「物」而在內容。中秋次日他又去書肆覔書。這回豐收,買了二十多種,其中有新刻的《朝鮮史略》,這部書他以前曾想跟朋友王堇父借來抄錄,後來王堇父北上做官而沒成,如今得到刻本,藏書家心情「為之絕.暢」。


閔齊伋在套版印刷上繼續前行,崇禎十三年刻印超現實構圖《西廂記》二十一幅彩圖,有如元稹《會真記》中遺憾感嘆的圖畫詮釋,六十歲的他依舊有著特殊的藝術敏感,早於一般人對習見的形式感到厭倦,再度別開生面。

至於張宗子幼時印象裡那朵奔雲石頭大茶花,天啟六年主人過世,靈柩停在堂上,亭榭已傾圮,如蝶入花中的人跡不見,石花寂寞。再十餘年風雲變色,園子牆圍傾倒,林木秃無,陽光射入,悠長歲月裡包裹石花的綠衣死去剝盡,花瓣殘缺失次,沈入泥土。



《十七世紀廢址》總部

葛一龍

【過曾波臣淮上居因乞小影】  葛一龍 雨中曾別去,今復雨中過。 已覺歲時遠,轉憐丘壑多。 置予堪在此,問爾欲如何? 不然湖水上,隨意攬烟蓑。 葛一龍 (1567-1640)渴望曾鯨為他畫像,他只信賴波臣的對人的寫真。他是蘇州人,特別往北到淮上畫家的居所求他留影。上次再見時下雨,今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