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過曾波臣淮上居因乞小影】 葛一龍
雨中曾別去,今復雨中過。
已覺歲時遠,轉憐丘壑多。
置予堪在此,問爾欲如何?
不然湖水上,隨意攬烟蓑。
葛一龍 (1567-1640)渴望曾鯨為他畫像,他只信賴波臣的對人的寫真。他是蘇州人,特別往北到淮上畫家的居所求他留影。上次再見時下雨,今天見面也下雨。穿過時空,我把自己放在這兒了,看你如何處置。要不就像湖上的輕烟般隨意變出一番景色?
他在78cm長,寬31cm的空白中倚書坐臥,表情專注,彷彿聆聽。
曾波臣又讓一隻鞋頭在袍下露出,巧妙地平衡人物姿勢,穩穩安置在愜意的重心。觀者注意力流動主角周身後最後自然𣿬集在眼神。
葛一龍像畫於萬曆四十二年,五年後他帶著畫像北上京師。那年正月十六夜,他去北京城北的金剛寺看主持蘊璞,禪寺裡上元節的燈光很通明。二月二十二日他再訪蘊璞,也留下一詩,保留在【帝京景物略】中【城北內外】之【金剛寺】一節。葛一龍進京是為了援例謁選,典選者是范景文,他們因此結識。范景文與米萬鐘相熟,那時米萬鐘在今日北大校園西門內所築的勺園已成,他的崑曲家班很出名。
葛一龍肖像上米萬鐘,范景文和周之綱的像贊,應該是在一次勺園聚會中寫下,日後圖紙上部遭水劫,三人字跡去了大半而殘,索性未傷及葛一龍毫毛。王思任(字季重,1572-1646)後來在剩下的空白中,寫下他與葛一龍的三面之緣,那是王思任十七歲時(萬曆二十年,1592)居住在長安的故事,二十出頭的蘇州葛一龍四處壯遊,讓苦讀準備科舉的王季重印象深刻難忘。王思任雖是紹興人,卻因家境貧窮,十四歲起在山西北部罕山的寺院中讀書,十七歲移居長安,十九歲舉鄉試,二十歲成進士。為畫像題款時,昔日少年已成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