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啟壬戌中秋曾鯨寫
题款:天启壬戌中秋曾鲸写。 朱白文方印"曾鲸之印"白文方印"波臣"。
張卿子在呼之欲出的空白裡。
曾鯨寫真完成,張卿子含笑收下,卷起收藏。
畫家在小像之上特別留出幾乎畫絹一半的遼闊天頭,張卿子保留下來,沒邀相識者題像讚,或者由他人補上風景,像曾鯨另外兩幅名作中葛一龍的滿佈題款,以及置身山岩的顧夢遊。
他大概是「散逸」的最真詮釋。張卿子不是枯枯地站著,而是在左腳正移出一步時被曾鯨叫住,他的手剛好順下長鬚末梢,長得驚人的爪,比王時敏握著拂塵的手爪足足長三倍。眼睛正視前方與他對看者,目光親切,面容疏朗和平,細看美髯中的雙唇嘴角微微上揚,原來這是張卿子的笑容。面帶微笑,多麼現代感的肖像表情。
當照相術剛出現時,所有被攝入的靈魂都以最中立的無表情入鏡,有如死者放下一切的最後中立,他們只是活著而已。從中立到微笑,從微笑到誇張鬼臉,人們留影的概念從靈魂被攝的神聖到靈魂出竅的娛樂。
古典肖像畫中的微笑者極少見,但曾鯨留下的數幅作品中,張卿子的和煦淺笑,顧夢遊開心的滿面笑容,是他們的個性也是畫家的能力,讓對象自然流露本色。還有另一幅應該也有笑容的肖像,是1634甲戌年十月西湖定香橋,曾鯨為趙純卿所寫之照,記錄在張宗子「不繫園」中,歡聚之中陳老蓮為趙純卿畫古佛(想像那佛的線條和姿態多麼精采),波臣為純卿寫照,可見曾鯨寫照可以「即興」,「即席」,短時間完成,可能又是一幅置身空的單純人物,最重要的臉部,張卿子畫軸長111.4cm,人約41cm,臉部五公分大小,如此小面積裡全面表達出如真人的容顏和個性和心情。而那雙直視出畫絹的目光,無論觀者從什麼角度窺視,張卿子都在看著你微笑。